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热门搜索:
ZKSHPYD中医药学虚拟访真实验教学平台
ZKF—AX全身针灸仿真训练系统
ZKCJ-208F经穴学及针刺仿真训练系统
ZKCJ300多媒体经穴学及针刺仿真训练系统(针灸推拿)
ZKSHPYD中医药学虚拟访真实验教学平台(仪器设备)
ZKFS-IIIB高智能数字—体化针刺、推拿教学测定系统
脉象训练仪
ZKF—AX全身针灸仿真训练系统(教学仪器设备)
ZKF6D高智能推拿手法仿真测试系统(针刺)
ZM-300中医智能脉象仪(望闻问切)
ZKF5S高智能针灸手法仿真测试系统(针刺针灸)
舌象采集仪器
ZKFS6000A多媒体中医综合实验考核平台(望闻问切)
中医脉象训练仪教师机、学生机、单机版(望闻问切)
ZTC-I ZTC-II TPA-II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(针刺针灸)
中医临床思维训练系统
更新时间:2018-04-04
点击次数:1343
中医治本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,中医对比西医,有着自己的历史和系统的教学,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。首先就是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。师徒授受一直以来都是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教学方式,然而这种教学却属于一种个人的传授(即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多个徒弟)。虽然该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较高,但人才培养确实效率低下、周期过长,再加上培养过程及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*性,这便导致该教学模式难以与当今开放性、群体性的教学需求相适应。其次,满足不了社会化发展对学科综合素质的要求。在传统中医传承教育中,生源十分有限,且多为从医者,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尤为不足,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学的变革。另外,学术思想较为局限。学生由于长时间内仅跟特定教师进行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学习,往往会存在“先入为主”或“偏重一家之言”的思想,这使得学术思想相对比较局限,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扩展,对中医的系统学习十分不利。
中医四诊仪、中医舌像仪、体质辨识仪等机器能够将抽象的中医具象化,一定程度上方面医者和患者的了解,也有利于解决中医教学的固有问题